出師表

諸葛亮

第一段

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[1],而中道崩殂[2];今天下三分[3],益州疲弊[4],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!然侍衞之臣,不懈於內;忠志之士,忘身於外者[5],蓋追先帝之殊遇,欲報之於陛下也[6]。 誠宜開張聖聽[7],以光先帝遺德[8],恢弘志士之氣[9]﹔不宜妄自菲薄[10],引喻失義[11],以塞忠諫之路也[12]。

第二段

宮中、府中,俱為一體[13];陟罰臧否[14],不宜異同。若有作姦、犯科,及為忠善者[15],宜付有司,論其刑賞[16],以昭陛下平明之治[17];不宜偏私,使內外異法也[18]。

第三段
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等[19],此皆良實,志慮忠純[20],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[21]。愚以為宮中之事,事無大小,悉以咨之[22],然後施行,必能裨補闕漏,有所廣益[23]。

第四段

將軍向寵,性行淑均[24],曉暢軍事,試用於昔日,先帝稱之曰「能」,是以眾議舉寵為督[25]。愚以為營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陣和睦,優劣得所[26]。

第五段

親賢臣,遠小人[27]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﹔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。先帝在時,每與臣論此事,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、靈[28]也!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[29],此悉貞良死節之臣,願陛下親之、信之,則漢室之隆,可計日而待也。

第六段

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陽[30],苟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[31]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[32],三顧臣於草廬之中,諮臣以當世之事;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[33]。後值傾覆,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[34],爾來二十有一年矣[35]。先帝知臣謹慎,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[36]。受命以來,夙夜憂歎,恐託付不效,以傷先帝之明[37]。故五月渡瀘,深入不毛[38]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當獎率三軍,北定中原,庶竭駑鈍,攘除姦凶[39],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[40]。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。至於斟酌損益[41],進盡忠言,則攸之、禕、允之任也。

第七段

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;不效,則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靈。若無興德之言,則責攸之、禕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[42]。陛下亦宜自謀,以諮諏善道,察納雅言[43],深追先帝遺詔。臣不勝受恩感激。今當遠離,臨表涕零[44],不知所言[45]!

注釋

1. 先帝創業未半︰先帝(指劉備)開創帝業未到一半。 2. 而中道崩殂︰卻中途駕崩了。殂︰死亡。粵[曹],[cou4]。崩殂︰指皇帝之死。劉備公元221年稱帝,第三年即死去,沒有統一全國。 3. 今天下三分︰今天下已形成魏、蜀、吳三國鼎立的局面。 4. 益州疲弊︰我們蜀國最困乏。益州︰指蜀漢所在地(今四川省一帶)。疲弊︰指國力困乏。疲︰人力疲勞。弊︰物力困乏。 5. 然侍衞之臣,不懈於內;忠志之士,忘身於外者︰但是皇上左右大臣對內政很勤勉,忠於國事的將士,對外作戰,忘卻性命,不怕犧牲。 6. 蓋追先帝之殊遇,欲報之於陛下也︰其原因是追念先帝對他們的厚恩,想報答在陛下的身上。蓋︰連詞,承接上文,說明原因,相當於因為、由於。殊遇︰特別厚待。 7. 誠宜開張聖聽︰所以陛下應該廣泛地聽取群臣的意見。聖聽︰聖明之聽,對皇帝聽取意見的尊稱。 8. 以光先帝遺德︰發揚先帝留下的美德。 9. 恢弘志士之氣︰振奮、激勵志士的精神氣節。恢弘︰大的意思,這裏作動詞用,解作發揚、擴大。 10. 不宜妄自菲薄︰不應該隨意地輕視自己。妄︰胡亂地。菲︰微薄。 ○粵[匪],[fei2]]。 11. 引喻失義︰隨便引用不合道理的話。義︰正道,正理。 12. 以塞忠諫之路也︰以致堵塞了忠臣進諫的途徑。 13. 宮中、府中,俱為一體︰皇宮中和相府中,都應該合為一體。宮中︰指皇帝宮裏的侍臣。府中︰指丞相府所屬的官吏,即一般官吏。 14. 陟罰臧否︰升降賞罰。陟罰︰官吏之升降。陟︰升。粵[即],[zik1]。臧否︰評論官吏的好壞。臧︰善。粵[莊],[zong1]。否︰惡。粵[鄙],[pei2]。 15. 若有作姦、犯科,及為忠善者︰如果有為非作惡、違反法紀的人,以及忠誠善良的人。作姦、犯科︰作邪惡的事,冒犯法律。姦︰同「奸」。科︰法律條文。 16. 宜付有司,論其刑賞︰應交給主管的官員,評定他們的賞罰。有司︰專門管理賞罰的官。 17. 以昭陛下平明之治︰以彰顯陛下公正嚴明的管治。治︰理。「平明之治」一作「平明之理」。 18. 不宜偏私,使內外異法也︰不應偏袒及存有私心,使宮中宮外執法有別。 19. 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等︰郭攸之︰字演長,南陽(今河南南陽)人,當時任侍中。費禕︰字文偉,江夏(今湖北新洲一帶)人,當時任侍中。禕︰○粵[衣],[ji1]。董允︰字休昭,南郡(今湖北江陵)人,當時任黃門侍郎。 20. 此皆良實,志慮忠純︰這些都是善良忠實,志向和心思皆忠誠無二的人。志慮︰志向和心思。 21.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︰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,留給陛下。遺︰留下。粵[惠],[wai6]。 22. 悉以咨之︰全部。咨︰同「諮」,詢問。之︰代詞,代上述各人。 23. 必能裨補闕漏,有所廣益︰一定能改正過失,補救缺漏,大有增益。裨︰彌補。○粵[悲],[bei1];○漢[bì]。闕︰過錯。○粵[缺],[kyut3]; ○漢[quē]。 24. 將軍向寵,性行淑均︰向寵︰字巨違,襄陽人。劉備時為牙門將,劉備伐吳兵敗,只有他的軍營完好無損。諸葛亮北伐時,留他掌管軍事。性行淑均︰性格和善,為人公正。行︰品行。粵音讀去聲。 25.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︰所以群臣都舉薦他作都督。 26. 必能使行陣和睦,優劣得所︰一定能使軍隊和睦,讓才能高低不同的將士都得到合適的安排。行︰行列。○粵[航],[hong4]。 27. 遠︰疏遠,作動詞用。○粵[願],[jyun6]。 28. 桓、靈︰東漢末年桓帝劉志和靈帝劉宏,用人不當,寵信宦官,政治腐敗,造成漢末大亂。 29. 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︰侍中︰指前文提及的郭攸之、費禕和董允。尚書︰指陳震,字孝起。長史︰指張裔,字君嗣。參軍︰指蔣琬,字公琰。 30. 臣本布衣,躬耕於南陽︰臣本來是一介平民,親自在南陽耕種。南陽︰今河南南陽。諸葛亮早年隱居於南陽鄧縣的隆中,後劉備三次前往他家中拜訪,他才出山輔佐劉備。 31. 苟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︰在亂世中暫且保全性命,不想攀結王侯以求取得美名和高位。聞達︰顯達,有名望。聞︰聞名。○粵[問],[man6]。 32. 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︰先帝沒有因為我身份卑賤低下,委屈自己。卑︰低下。鄙︰粗野。猥︰委曲。謙辭,降低身份之意。○粵[委],[wai2]。枉屈︰即委屈之意。 33. 驅馳︰奔走效勞。 34. 後值傾覆,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︰傾覆︰兵敗。公元208年,劉備在當陽(今湖北當陽東北)附近被曹操打敗。「受任」一作「受命」。 35.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︰爾來︰從那時以來。有︰音義同「又」。 36. 先帝知臣謹慎,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︰先帝知道臣行事謹慎,故在臨終時把國家大事託付於我。 37. 受命以來,夙夜憂歎,恐託付不效,以傷先帝之明︰我受命以來,日夜憂慮嘆息,唯恐先帝的重託不能實現,而損害他的聖明。夙︰早。 粵[宿],[suk1]。 38. 故五月渡瀘,深入不毛︰所以五月渡過瀘水,深入不毛之地。瀘︰水名。指今金沙江,在四川宜賓與雲南四川交界處的一段,因為有瘴氣,三四月渡河有生命危險。建興三年(公元225),諸葛亮曾率軍南征,平定了南方諸郡的叛亂。不毛︰不生長草木,指土地貧瘠或未經開發之地。 39. 庶竭駑鈍,攘除姦凶︰竭盡我平庸的才能,剷除姦險凶惡的勢力(指曹魏政權)。庶︰表示意願的副詞。駑鈍︰能力低下,愚鈍。駑︰劣馬。粵[奴],[nou4]。攘︰粵[羊],[joeng4]。 40. 舊都︰指兩漢的都城長安和洛陽。 41. 斟酌損益︰斟酌︰反復衡量,考慮取捨。損益︰減少和增加。 42. 若無興德之言,則責攸之、禕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︰如果沒有發揚德政的忠言,就要責備攸之、禕、允等人的失職,以顯示他們的過錯。興︰發揚,動詞。慢︰怠慢。彰︰彰顯。咎︰過失。 43. 陛下亦宜自謀,以諮諏善道,察納雅言︰諮諏善道︰詢問、商討治國良策。諏︰聚在一起商量事情。粵[周],[zau1]。雅言︰正確合理的言論。 44. 臨表涕零︰臨表︰臨行上表。涕︰眼淚。零︰落下。 45. 不知所言︰一作「不知所云」。奏表中常用的委婉結束語。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