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仁

【論仁】

1.子曰:「不仁者,不可以久處約(1),不可以長處樂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(2)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
2.子曰: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(3)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不以其道得之(4),不去(5)也。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(6)?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(7),造次必於是(8),顛沛(9)必於是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
3.顏淵問仁。子曰:「克己復禮為仁(10)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(11)?」

顏淵曰:「請問其目(12)。」子曰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(13)。」

顏淵曰:「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(14)。」(《顏淵》第十二)

4.子曰:「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(15)。」(《衛靈公》第十五)

【注釋】

1.不可以久處約:不可以長久地居於窮困之中。約:窮困、貧困。

2.知者利仁:聰明的人利用仁。按楊伯峻《論語譯注》的見解:聰明的人「認識到仁德對他長遠而巨大的利益,他便實行仁德」。利:利用。

3.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:不用正確的方法得到它,(君子)不接受。處:接受。

4.得之:得以拋掉它(貧困)。

5.不去:不會離棄它。去:粵[栩],[heoi2]。離棄。

6.惡:粵[烏],[wu1]。疑問代詞,怎麼、如何。

7.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:君子沒有吃完一餐飯那麼短的時間離開仁德。終食之間:吃完一餐飯的時間。

8.造次必於是:在倉卒匆忙時一定與仁德同在。

9.顛沛:顛沛流離。

10.克己復禮為仁:抑制自己,使言語行動都合於禮,就是仁。

11.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:實踐仁德,要憑自己,還憑別人嗎?

12.請問其目:請問行動的要點(是甚麼)?目:綱目、要目。

13.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:不合禮的事不看,不合禮的話不聽,不合禮的話不說,不合禮的事不做。

14.請事斯語矣:請(讓我)實踐(你)這說話。

15.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:沒有為保存性命而損害仁德的,只有(敢於)犧牲自己以成全仁德的。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