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孝

【論孝】

5.孟懿子(16)問孝。子曰:「無違(17)。」

樊遲御(18),子告之曰:「孟孫(19)問孝於我,我對曰,無違。」

樊遲曰:「何謂也?」子曰:「生事之以禮(20);死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(21)。」(《為政》第二)

6.子游(22)問孝。子曰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(23)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(24);不敬,何以別乎(25)!」(《為政》第二)

7.子曰:「事父母幾諫(26),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(27)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
8.子曰:「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(28)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
【注釋】

16.孟懿子:魯國的大夫,三家之一,姓仲孫,名何忌,「懿」是謚號。他父親是孟僖子仲孫貜。《左傳‧昭公七年》說,孟僖子將死,遺囑要他向孔子學禮。

17.無違:不要違背禮節。

18.樊遲御:樊遲(替孔子)驅車。樊遲:孔子學生,名須,字子遲,比孔子小四十六歲。

19.孟孫:即孟懿子。

20.生事之以禮:(父母)活着,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。

21.死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:(父母)死了,依規定的禮節埋葬他們,祭祀他們。

22.子游:孔子學生,姓言,名偃,字子游,吳人,小於孔子四十五歲。

23.是謂能養:就是說能夠養活爹娘便行了。養:粵[樣],[joeng6]。供養。

24.皆能有養:都能夠得到飼養。養:粵[仰],[joeng5]。飼養。

25.不敬,何以別乎:若不(存心嚴肅地)孝順(父母),(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)有甚麼分別呢?

26.事父母幾諫:侍奉父母,(如果他們有不對的地方),得點到即止地指出,婉轉地勸止。幾:粵[基],[gei1]。輕微、婉轉。

27.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:看到自己的意見沒有獲得接納,仍然恭敬地不冒犯他們,雖然擔憂,但不抱怨。違:觸忤、冒犯。勞:擔憂。

28.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:一方面因(其高壽)而歡喜,另一方面又因(其壽高)而憂懼。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