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簡介

孔子(公元前551或552—公元前479)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魯國人,是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。

他一生周遊列國,期望自己的政治主張得到實踐。其學說強調仁義、主張以德服人施行仁政,反對殘暴統治、武力征伐,同情人民疾苦,對後世影響極大,成為中國文化的正統。

在教育上,孔子是致力於中國教育事業之第一人,開啟私人講學之風,使教育由上層社會走向平民化,他「誨人不倦」,主張「有教無類」、「因材施教」、「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」,相傳有弟子三千,其中賢者七十二人。孔子晚年亦致力於《詩》、《書》等古代文獻的整理,並把魯國史官所記之史書《春秋》加以刪修。

《論語》雖是反映孔子思想的主要典籍和依據。但《論語》的作者並非孔子,亦非成於一人之手,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。

至於《論語》的編定者,根據楊伯峻《論語譯注》的說法,自唐代柳宗元來,很多學者都疑心是由曾參的學生所編定。楊伯峻也認同,並提出兩個理據支持:第一,《論語》不但對曾參無一處不稱「子」,而且記載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較起來為最多。第二,在孔子弟子中,不但曾參最年輕,而且有一章還記載着曾參將死之前對孟敬子的一段話。而根據楊伯峻的考證,此段記載為曾子弟子所記無疑。《論語》中所敘的人物和事蹟,再沒有比這更晚的,故楊氏認為:「《論語》的編定者或者就是這班曾參的學生。」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