勸學

荀子

背熟課文

勸學(節錄)

君子曰 [1]︰學不可以已[2]。青,取之於藍 [3],而青於藍 [4];冰,水為之,而寒於水。木直中繩[5],輮[6]以為輪,其曲中規[7];雖有槁暴[8]、不復挺[9] 者,輮使之然也。故木受繩[10]則直,金就礪[11]則利,君子博學而日參省[12]乎己,則知[13]明而行[14]無過矣。

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[15]之所學也;吾嘗跂[16]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。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[17]也,而聞者彰[18]。假輿馬者[19],非利足[20]也,而致[21]千里;假舟楫[22]者,非能水[23]也,而絕江河[24]。君子生非異[25]也,善假於物[26]也。

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[27],蛟龍[28]生焉;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[29],聖心備[30]焉。故不積跬步[31]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騏驥[32]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[33],功在不舍[34]。鍥[35]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[36]。螾[37]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[38]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。蟹六跪而二螯[39],非蛇蟺[40]之穴無可寄託者,用心躁[41]也。

三、注釋

1. 君子曰︰《荀子》全書三十二篇,獨本篇以「君子曰」三字領起。

2. 已︰止也。停頓不前之意。

3. 青,取之於藍︰青︰靛青色顏料。藍︰草名,亦稱蓼藍,其葉可製作顏料。《說文》曰︰「藍,染青艸也。」意謂靛青色乃從藍草提取出來。

4. 青於藍︰青︰當作「精」或「菁」。精與菁通。蓋「青」與下文「寒」為對文。當為「精」之誤字或借字。精,粹美也。意謂靛青之色,較藍草之色為粹美也。楊倞注曰︰「以喻學則才過其本性也。」

5. 木直中繩︰中︰動詞,合於。○粵[眾],[zung3];○漢[zhòng]。繩︰墨線。木工以之取直。意謂木性本直,合於繩墨。

6. 輮︰屈曲也。○粵[由],[jau4];○漢[róu]。輮、揉,二字古通用。鄭玄《考工記》注曰︰「揉,謂以火槁之。」又《說文》作「煣」,曰︰「煣,屈伸木也。」謂以火屈木使曲也。

7. 規︰圓規。

8. 槁暴︰槁︰借為「熇」。《說文》曰︰「熇,火熱也。」即今所謂烤也。暴︰楊倞本作「暴」,非也。王先謙本作「曓」,是也。曓,乾也。《說文》曰︰「曓,晞也。」

9. 挺︰直也。

10. 受繩︰經過墨繩校正。

11. 金就礪︰金︰指刀劍。礪︰磨刀石。郭璞《山海經》注曰︰「砥礪,磨石也。精曰砥,粗曰礪。」

12. 參省︰檢查反省。參︰驗也。○粵[攙],[caam1];○漢[cɑ̄n]。《史記索隱》曰︰「參,驗也。」省︰察也。○粵[醒],[sing2];○漢[xǐng]。《爾雅》曰︰「省,察也。」又楊倞注︰「參,同三」。參省乎己,即《論語》曾子曰「日三省吾身」之意。《群書治要》引作「日三省乎己。」作 《積學與涵泳——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》 5 「三省」,亦通。

13. 知︰同「智」,智慧。

14. 行︰行為。○粵[幸],[hang6]。

15. 須臾︰片刻。

16. 跂︰舉足也。○粵[企],[kei5];○漢[qì]。即提起腳後跟。

17. 疾︰急也。皇侃《論語集解義疏》曰︰「疾,高急也。」借指聲音嘹亮。

18. 彰︰明也。清楚之意。

19. 假輿馬者︰假︰借也。憑藉、利用之意。輿︰泛指車輛。

20. 利足︰行走快速之意。

21. 致︰達到。

22. 楫︰同「檝」。《說文》曰︰「楫,舟櫂也。」櫂,即今「棹」字。

23. 能水︰能︰古同「耐」,承受得住。《漢書.鼂錯傳》︰「其性能寒。」顏師古注曰︰「能讀曰耐。」水︰作動詞用,游泳也。

24. 絕江河︰絕︰橫渡。《廣雅》曰︰「絕,渡也。」

25. 生非異︰生︰同「性」。《大戴禮記.勸學》作「性」。生非異︰言與眾人同也。 26. 善假於物︰物︰外物也。即今所謂「客觀條件」。楊倞注曰︰「喻修身在假於學。」

27. 淵︰深也。深水之處。

28. 蛟龍︰蛟龍為二物,居深水中。蛟可發洪水,龍能興雲雨。《離騷》曰︰「麾蛟龍以梁津兮,詔西皇使涉予。」王逸《注》曰︰「小曰蛟,大曰龍。」

29. 神明自得︰神明︰常人之神智。意謂神智從容。

30. 聖心備︰聖心︰聖人之心志。意謂具備聖人心志也。

31. 跬步︰跬,諸本作「蹞」。二字並同。半步曰蹞。一足舉一次為一蹞,兩足各舉一次為一步。跬︰○粵[頍],[kwai2];○漢[kuǐ]。

32. 騏驥︰駿馬也。

33. 駑馬十駕︰駑馬︰鈍馬也。十駕︰十日之程也。旦而受駕,至暮脫之,故以一日所行為一駕。據楊倞注,引《荀子.修身》︰「夫驥一日而千里,駑馬十駕,則亦及之矣。」與本句意同。此句下疑脫「則亦及之」一句。

34. 舍︰同「捨」,捨棄也。下同。

35. 鍥︰刻也。○粵[揭],[kit3];○漢[qiè]。

36. 鏤︰刻也。○粵[漏],[lau6];○漢[lòu]。

37. 螾︰同「蚓」,蚯蚓也。楊倞本作「蚯螾」。

38. 埃土︰埃︰細土。即指土壤。

39. 蟹六跪而二螯︰跪︰足也。螯︰蟹首上如鉞者,即蟹鉗。○粵[熬],[ngou4];○漢[ɑ́o]。楊倞本作「六跪」,誤。其注引《說文》作「六 《積學與涵泳——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》 6 足」,亦誤。《說文》曰︰「蠏,有二敖、八足、旁行,非蛇鮮之穴無所庇。」「六」當作「八」。《大戴禮記.勸學》亦作「蟹二螯八足」。《爾雅翼》曰︰「蟹八跪而二螯,八足折而容俯,故謂之跪。兩螯倨而容仰,故謂之敖。」

40. 蛇蟺︰蛇︰「鮀」之誤字或借字。《說文》曰︰「鮀,鮎也。」蟺︰同「鱓」,今作「鱔」。鮀、鱔均在泥土中作穴以居。

41. 躁︰浮躁,不專心。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