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大要

聲聲慢 秋情 李清照

上片

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悽悽慘慘戚戚。

上片起首三句連用七組疊字,這七組疊字包含着情感的豐富層次。 寫若有所失的空虛落寞之情,詞人遺失了的一切是尋也尋不回來的。這種尋覓,把她由於北宋的崩潰、流離的經歷、索寞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、感受的,經過長時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,充分顯示出來了。 詞人一整天的愁苦心情,從 「 尋尋覓覓 」開始,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,如有所失,於是東張西望,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甚麼才能得救似的, 希望找到點甚麼 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。 下文 「 冷冷清清 」 ,是 「 尋尋覓覓 」 的結果, 不但無所獲,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,難耐孤冷寂寞,在心中反復地迴旋,使自己感到淒慘憂戚。詞人終於轉為「悽悽慘慘戚戚」。 三組疊字利用音調的三次轉折直白地傳達出情感從失落轉為悽戚、再由悽戚轉為悲痛的過程。只此三句,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,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。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,不得不吐之為快,所謂 「 欲罷不能 」 的結果。 七組疊字由外而內,由弱到強,由聲及心,沉痛無比。

乍煖還寒時候,最難將息。

滿懷愁苦的日子本來就難以打發,更何況在此乍煖還寒時候;人在孤苦寂寞之中,對天氣的變化總是十分敏感的,更何況在這深秋黃昏急風送寒之際。

「乍煖還寒時候」一般應在春天出現,秋天的氣候應該說「乍寒還暖 」,但此詞明言秋季,所以,應該指一天之內氣溫乍煖乍寒的變化。秋日清晨,朝陽初出,所以說「乍暖」;但曉寒猶重,秋風砭骨,所以說 「 還 寒 」。

「 最難將息 」句與上文「 尋尋覓覓 」句相呼應,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。

三杯兩盞淡酒,怎敵他晚來風急!

當一個人苦悶難熬的時候,往往要設法排遣,飲酒以消愁是古人常做之事;可惜,詞人喝了「三杯兩盞淡酒」,但也敵不過急促凜冽的秋風的襲來。

淡酒不敵一夜來的送寒天氣,固然是難以禦寒之意,但真正不敵的還是內心的淒寒。這正是婉約詞的含蓄表達方式。

雁過也,正傷心,卻是舊時相識。

寄雁傳書,是古人希望寄信給遠方親人的一種幻想。飛雁掠過,往往會聯想到她是否帶 來了親人的消息、或者捎走自己欲寄的書信。而如今呢,丈夫已經死了,誰還能把信再寄到她所期望的人兒哪裏去呢?

當丈夫趙明誠還活着 ,詞人夫婦還可以互寄情思,而現在呢?那曾經託大雁捎信的丈夫已經不在了,大雁空是「舊相識」了,再也不能為她遞信服務了。因此,大雁的飛過,反而激起詞人的離群喪偶之感,增添了她的空寂和絕望。

見到大雁在長空飛過,除了鈎起喪偶之悲外,詞人當年見到這些大雁時,還生活在北方,現在中原淪陷,詞人流落南方,無法重返故土,見到這些從北方南下的大雁難免再度勾起起故國之思。

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着 ,寫到酒難澆愁;風送雁聲,反而增加了詞人的惆 悵 。

下片

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。

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今有誰堪摘?

園中開滿了菊花,秋意正濃。這裏 「 滿地黃花堆積 」 是 指菊花盛開,而非殘英滿地。「堆積」不是指凋落的花瓣,而是指菊花開得正盛,像是堆在地上一樣。

「 憔悴損 」 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,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。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,雖值菊堆滿地,卻不想去摘它賞它。萎凋謝。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,雖值菊堆滿地,卻不想去摘它賞它,也無人陪伴自己一齊去摘它。然而人不摘花,花也會自萎;當花已損的時候,欲摘已不堪摘了。

守著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!

「守着窗兒」 寫獨坐無聊,只有獨自一人倚著窗口,內心苦悶無比,比 「 尋尋覓覓 」 三句又進一層。以「守」字,突顯了心存愁緒的人,渡日如年,時間流逝的速度十分緩慢。

面對那令人傷心的秋景,詞人希望黑夜儘快來臨。但是,「守著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」?獨自守着寒窗,時間變得很漫長,十分難捱;連上天也好像有意為難,不肯也些黑下來,使人尤為難過。因此,詞人不禁發出了無聲的慨嘆:怎樣才能捱到黃昏天黑呀!

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、點點滴滴。

細雨打在闊大的梧桐葉上,在寂靜的夜晚,那音響聲聲入耳,更讓人無從逃避。這從黃昏就開始滴滴瀝瀝的雨聲給詞人帶來一個無眠的長夜。這聽雨的滋味,人的心都被這雨聲一點點地滴碎了。

這次第,怎一箇愁字了得!

風急、雁過、黃花堆積、梧桐細雨、殘秋黃昏全是悲淒畫面,這種種情景所帶給人的況味,豈是一個「愁」字所能涵括得了的!在前面連用三個問句一層緊逼一層地訴說無法排解的淒寂之後,這一問是從難以抑制的一腔愁情中迸出的最後一聲哀歎。

詞人以此作結,不說明於一個「 愁 」 字之外更有甚麼心情,即戛然而止,仿佛不了了之。表面上有「 欲說還休」之勢,實際上已傾瀉無遺,淋漓盡致了。

最末一個「愁」字,從表面看,似乎是一個「露」筆,而它的實體,卻是一個「藏」筆,它包含着更為豐富、更為含蓄的內容,頗具言外之意、弦外之音的妙處。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