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思想

1 性善論

性善論是孟子思想的基石。孟子認為人性本善,人都有「不忍人之心」,即憐憫心、同情心。他舉例說,人看到小孩要掉進井裡,都會感到驚駭與同情而想去救他,這就是「不忍人之心」。「不忍人之心」又叫「惻隱之心」。除「惻隱之心」外,人還有「羞惡之心」、「辭讓之心」、「是非之心」,這「四心」就是仁、義、禮、智的發端。由此可見人性本善。由於人性本善,我們可以透過自我修養,以自我完善,並且用教育來解決個人問題及社會問題。

2 仁政與王道

孟子主張行仁政。由於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」,於是有「不忍人之政」,只要統治者將自己的仁德推廣,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,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,把愛護家人之心,推廣到愛護百姓,那就是仁政。推行仁政的具體措施是行「王道」,王道就是重視道德教化的政治觀。統治者如果能夠「以德服人」,善政善教,使人民富足,百姓安樂,做到「保民而王」,人民也就自然擁戴統治者,國家也就自然富強安定。

3 民本思想

孟子說: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」他認為若統治者無道,人 民有權推翻他。

4 教育思想

孟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,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。他非常重 視培育賢才,認為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」是人生最大的樂事。他提倡教育,希望通過仁義禮智孝悌忠信等道德教育,培養和發揚人 的向善之心,使之自覺地實踐倫理道德,成為有教養的人。

5 人格修養

孟子認為人人皆有善根,皆有成為聖人的可能,能否成聖,主要視乎 後天的修養。孟子說:「聖人,人倫之至也。」他將「聖人」視為最理想 的人格標準,既是倫理道德的完美體現者,又是治理家國天下的榜樣。孟子的成聖之道是通過修鍊內在道德,把仁義禮智內化為自己的心理 欲求和自覺行動,不斷培養至大至剛的「浩然之氣」,不斷提升自己的人 格境界,最終養成「內聖外王」的理想人格。

Last updated